公民與社會系列
已開課
2023-01-12
天主教輔仁大學
捷克劇作家查别克Karel Čapek在 1920 年的舞台劇「羅森的全能機器人」中讓人扮演機器人粉墨登場,是人類對機器人的初始想像。1961年美國的恩格伯格 Joseph Engelberger 創辦世界第一家機器人公司Unimation造出機器手臂,嗣後隨著各領域科技的發展,由工業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到娛樂、教育型機器人等各種不同用途、形式、與功能的產品一一推出。人類可以天馬行空的聯想、跳躍式的思考,但人工智慧必須按部就班,無法像人類一樣應付開放式的問題。人工智慧基本上涵蓋兩種能力:「搜尋」是根據所選定的對象在一定的範圍內搜尋出答案;「推衍」則是利用程式設定一些規則來推論出答案。機器人四大法則(1)輔助而非取代人類的專業工作(2)不試圖諧擬不真實的人性(3)不助長零和的武器競爭(4)永遠要標示出其創造者、控制者與擁有者。
應該賦予機器人「特殊法律地位」嗎?這「特殊法律地位」應該落在哪呢?以機器人所擁有的智慧與行動力,未來勢必陸續進到人類社會。機器人要普遍應用到各個層面,相關的法規必須一一到位,絕對不能忽略機器人的責任歸屬,出事時到底是使用者、製造者、還是設計者該負責呢?
「當機器人不斷不斷地逼近人類,直到它再也無法靠近之時,所剩下的就是人類獨特之處」,通過追求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性,更要反思甚麼是人類的本質。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