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系列
已開課
2015-06-22
93巷人文空間
在司法民主化潮流中,司法改革除了強調司法獨立、迅速回應社會變遷以外,更要讓人民有感,而「法官」是其中的關鍵。我國司法官取才管道,一是佔絕大多數的「國家考試」,然而外界常有聲音擔心:通過特考者年齡偏低、社會及人生歷練不足;二是「遴選」,但多年來轉任者少,成效有限。20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法官法》,附帶決議「法官及檢察官進用考試應採二階段進行」、應考者需「具有3年以上法律相關工作經驗」,具體辦法「由考試院與司法院、法務部研擬之」,且於2022年後「考試進用法官佔當年度需用法官總人數之比例,應降至20%以下」。這無疑是民意給各大學法學院、考試/司法/行政三院、律師界等「學、考、訓、用」系統的一大習題;若不能系統性相輔相成,恐難發揮變革的效果。這一步,將使法律人才系統發生什麼有機變化?當「曾任律師」成為司法官普遍的歷練基因之一,將如何影響「審、檢、辯」三方的法庭活動與視野?「三年以上工作經驗」能否促使學生學習不再以考試為導向?法學院能否深化年輕法律人紮實的思辯與涉世的關懷?考試/行政/司法三院又需要哪些配套思考?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86- 2-2760-6111 / Fax:
+886-2-2756-5111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