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陳一強總經理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陳一強總經理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朱平創辦人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朱平創辦人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林崇偉創辦人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林崇偉創辦人
NPO及社企-反思新視野 林依瑩自律聯盟秘書長
NPO及社企-反思新視野 林依瑩自律聯盟秘書長
面對Covid-19時企業角色的省思: 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講座系列

CSR / SE / ESG系列

講座進程

已開課

講座日期

2020-05-29

講座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

單位與講者

講座介紹

一、與談人:陳一強 總經理
Covid-19疫情導致貧富差距與數位落差大幅加劇,警示人們對謙遜(humility)及人道(humanity)的省思,亦惕勵在全球浪潮之下,無人可獨善其身。政府力量有時而窮,擁有資源的企業應如何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去輔助完善市場機制的缺漏?如何促使企業在思考營業獲利之餘,將員工、客戶、社群、環境等利害關係人一併列入考量、成為社會安全網(safety net)的重要一環?凡此有待企業經營者從「善盡社會責任」到「社會使命」的觀念轉變,並且立法者確立社會企業的法律位格,更仰賴整體社會共同克服信任感缺失、溝通成本過高的障礙,共創更好的發展環境。

二、與談人:朱平 創辦人
台灣中小企業數量佔全體企業97.64%,中小企業主改變思維、調整營運模式,可成為拓展社會使命概念的金鑰。為使社會責任不過於沉重,如何兼容公益目的與營利事業,讓一般企業勇於嘗試,有更高目的之營利企業(PFP, Profits for purpose Enterprise或PWP, Profit with Purpose Enterprise)乃應運而生。PFP企業透過健全自身財務以永續穩健地投入公益目標,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而非仰賴補助、捐款。
朱平創辦人認為超脫小我自利的狹隘,就能夠擁抱大我互利的世界。

三、與談人:林崇偉 創辦人
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三者單獨皆不足以成事,例如政府可能因制度結構缺失而失靈,企業以獲利作為核心價值以致產生環境疑慮,非營利組織過度仰賴補助或捐款而財務不自主;須三者融合互補,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並重,始能達到共善之綜效。
社會企業在台灣行之有年,然因法規範未臻明確,社企朝向永續發展之路尚有阻礙;若將社會問題視為消費者需求,強化研發創新,進而追求獲利,除了能緩解社會問題,更能透過發掘新藍海而擁有資金自立的能力。

四、與談人:林依瑩 秘書長
發生急難災害時往往大批物資湧入災區,卻未必契合需求,甚至腐敗損毀。民眾捐實物而捨捐款,根本原因在於欠缺社會信任。社會信任的改革並非一蹴可幾,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致力推動公益團體財務透明、募款誠信、服務效率及良善治理,透過聯盟成員簽署自律公約、公開運作狀況及業務資訊,滿足民眾知的權利以提升信任度;同時與連鎖通路合作,建置高效能的待用物資整備平台,使捐助方能即時獲知物資需求項目及數量、需求方就近自通路領取所需,節約社會資源及社工的勞力時間。

單位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circle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
中國文化大學-Logo
中國文化大學

講者

朱平-square
朱平
創辦人
林崇偉-square
林崇偉
創辦人
林依瑩-square
林依瑩
秘書長
陳一強-square
陳一強
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