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與黑格爾的法律思想及後續影響】主題一 康德的法哲學思想--從個人之義務倫理學到自由之法治國的理論建構 陳愛娥教授 / 主題二 為什麼是法治國?康德法學的當代新解 江玉林教授
【康德與黑格爾的法律思想及後續影響】主題一 康德的法哲學思想--從個人之義務倫理學到自由之法治國的理論建構 陳愛娥教授 / 主題二 為什麼是法治國?康德法學的當代新解 江玉林教授
主題一:康德的法哲學思想─從個人之義務倫理學到自由之法治國的理論建構

講座系列

憲法與公法系列

講座進程

已開課

講座日期

2023-04-14

講座地點

東吳大學

單位與講者

講座介紹

康德處於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論辯時代,經驗主義否定哲學形上學的可能性;康德嘗試尋求一種不需要古老形上學,但又能超越經驗主義而賦予人之認知以堅實根據的途徑。康德以重新建構倫理性的方式對實踐性哲學加以改造。本課程涵蓋 (一)康德之理性批判;(二) 倫理基礎的重新建構:從相對的幸福到絕對的良善意志;(三) 法的概念:法理論與道德理論的劃分;(四) 法與國家的建構:自由之法治國的理想;(五) 影響:私法與公法層面。康德哲學凸顯倫理上的自律性,其影響尤其顯現在人民作為民事法上主體得以自由決定的私法體系。康德的市民法治國思想對德意志 19 世紀政治發展也有顯著的影響,在法國大革命與普魯士一般邦法典(1794 年)之前一個世代,康德就已支持法治國的理念,要求原則性地限制支配權的行使, 為近代人權理念提出最高的標準。從更深的文化層面而論,嚴格的義務倫理學對於德意志關於國民、國家公務員與軍人,尤其是 19 世紀正在逐漸形成之普魯士公務員倫理的觀念,具有深刻的影響。

單位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circle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行政法學會
社團法人台灣行政法學會
東吳大學 Logo
東吳大學

講者

陳愛娥-square
陳愛娥
教授
陳春生-square
陳春生
教授